“毕业即上岗”正成为大冶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新常态。今年以来,大冶市残联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“头号工程”,通过“精准建档、精准测评、精准对接”三项闭环举措,实现服务前置、数据赋能、岗位直达,跑出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加速度。
精准建档,一人一档“画像”。年初即启动“敲门行动”,镇村两级专职委员逐户走访,对23名应届残疾人毕业生的院校、专业、技能、岗位诉求等10余项指标进行地毯式采集;5月份全部纳入“智慧残联”动态管理库,形成“红黄绿”分级台账——红色为重点帮扶、黄色为持续跟进、绿色为已就业,做到“数据每日更新、需求每周回访”。
精准测评,一键生成“导航”。4月,依托中国残联职业适应性测评系统,组织毕业生集中测评,自动生成职业能力雷达图、岗位匹配度排行榜和职业生涯路线图“三张图”;同步邀请有关职业指导师现场解读,“一人一报告、一人一建议”,帮助毕业生发现“隐形优势”,锁定适配岗位。
精准对接,一岗一策“直达”。3月,联合人社部门创新开设“人才夜市·助残专场”,优选32家诚信企业、127个残疾人友好岗位现场“摆摊”;同步上线“云招聘”小程序,岗位信息、薪酬待遇、无障碍环境“一扫即看”。活动当天,20名残疾人毕业生全部与企业达成意向,平均月薪4500元以上。
对暂未就业的毕业生,大冶市残联启动“131”援助机制——1周内推荐3个岗位、1个月内完成1次技能提升培训,确保“服务不断线、岗位不断档”。
下一步,大冶市残联将围绕岗位开发、稳岗补贴、职场导师三大计划持续发力,力争年底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100%实现就业,打造残疾人就业服务“大冶样板”。